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日治時期宿舍村全區平面配置


文/龍爺

此圖為8/19拜訪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劉舜仁教授時,老師提供鐵道部彰化驛台帳內的全區平面。有關彰化驛內建築物相關平面、建造年代、修建年代、構造形式與造價皆有記載,因為年代相當久遠,紙質已相當脆弱,所以只能大概瀏覽幾頁。8巷3、5、7號建造年代為昭和7年、20巷1、3號與40巷3、5、7號建造年代為大正15年。圖面上有相當多的資訊。

此外還看了機關庫(扇形車庫)的平面,劉老師指出扇形車庫興建於大正11年共有12股鐵道,到了昭和8年在西側增建了另外2股鐵道。夥伴們下次去扇形車庫再看看是否看的出來。另外還看了彰化鐵道診療所的圖面、第一代彰化驛的圖面等等,劉老師說到時候文化局如果真的有調查研究案出來再去找他,再把這些資料好好的研究研究,希望能對宿舍區保存有幫助。

後記,這些資料當初是被鐵路局當作垃圾丟掉,還好被劉老師發現並搶救下來,讓台灣日治時期鐵道研究不至於空白。大家為劉老師拍拍手說聲感謝吧。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鐵路村,一塊經營記憶的地方


文/吳俊成

  「彰化鐵路村」誕生於1922年,與相同歲數的「扇形車庫」比鄰而居,它們共同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轟炸、八七水災、九二一大地震及拆遷危機,至今仍然屹立不搖。當你踏著輕盈的腳步,走入這古色古香、綠蔭盎然的鐵路村內,你可以見到不同時期的建築、老樹、防空洞,與現代公共藝術自然地共存,而不會感到任何突兀。鐵路村內原本不起眼的老舊物件、從各地募集而來的二手傢俱,在木工師傅的巧手下,再一次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成為別出心裁的藝術品。

  入口處的「連棟式長屋」,是以傳統日式工法的「雨淋板」鋪設而成,目前作為鐵路村的「鐵道文化導覽中心」。在那裡,你可以看到日治時期「王田車站」的里程表、擁有典雅花紋的和紙、百年歷史的書信、印有中美合作符號的木板……;而以前居住在鐵路村內的老住戶,也在那兒拄著拐杖,不厭其煩地述說這塊土地所發生的故事。

  由於鐵路村內,部分區域設有「徒步區」的緣故,這裡沒有太多城市的喧囂;你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坐在入母屋形式的日式建築內,細細品嘗歷史的苦澀;也可以漫步到工務段段長宿舍,欣賞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窗花設計。

  原本荒廢已久的「鐵福幼稚園」教室,已經成為舉辦各種活動、影展、講座、沙龍、市集、讀書會的空間。而教室窗外的院子裡,有棵茂盛的大榕樹,磨石子砌成的溜滑梯,以及孩童嬉鬧、奔跑的聲音。周末的午後,經常可以在那裡看到獨立樂團或街頭藝人的即興演出,為鐵路村挹注不一樣的創作元素。教室旁的空地,常有二手、手作、小農市集,你可以在這裡尋獲許多有趣的事物;更甚者,你可以在這裡申請攤位,向大家分享你的創作、舊物,抑或是你辛苦栽種的蔬果。

  獨立書店悄然的藏在巷弄內,當你穿越芒果樹的綠蔭,推開銘黃色的老舊木門,你將可以發現牆邊的手作書架上,擺放著的獨立音樂、刊物,以及一隻名叫「阿苦」而正在伸懶腰的暹羅貓。

  這裡,沒有任何一家便利商店或連鎖超市,只有間雜貨舖子。小舖不僅提供大家購買物品的管道,同時也是打發時間、休憩的角落。從孩子們愛吃的零嘴、枝仔冰,到食器、薰香、防蚊液、手工皂、加工品……等等,各式各樣的東西都可能在這裡被挖掘到。這間舖子,也有提供寄賣手作商品的空間,你可以在這裡挑選明信片,投遞到小舖門口設立的郵筒,向友人分享旅行的喜悅。

  雜貨舖的隔壁,是專門販售農產品的「直賣所」,你可以直接在這裡買到當地農戶早上剛採收下來的新鮮蔬果,並支付由農家自行決定的合理價格,你不用擔心他們被中盤商、大盤商剝削利益。「直賣所」對於耕地面積不大的小農而言,小規模的出貨,負擔較為輕鬆,也比較不會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而「直賣所」的上架門檻低,讓在自己家裡嘗試栽種果菜的人,也能有分享的平台。走進「直賣所」,可以發現鄰近農家採收的蔬果、自製的農產加工品,這些農產品上面標示著生產者的姓名、居住村落以及栽培方法,你甚至可以發現小農戶精心製作的食譜海報。另外,「直賣所」還與「自行車宅急便」合作,推出自行車配送服務,以盡量減少對環境的負荷。

  昔日的理髮廳,現在被「Farmer音樂工廠」承租下來,經過藝術空間改造後,成為他們的創作基地。「Farmer音樂工廠」希望不斷唱出一首首描述關於土地與家的聲音,讓迷失自我的游子們,能拾回最初的感動。如果你有空閒的時間,不妨到這裡走走,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裡有家「行動咖啡屋」,是一群喜歡冒險的年輕人,合資買下古董早餐車改造而成,每當下午茶時間,陣陣的咖啡香,總會吸引你停下腳步,一再逗留。而鐵路村內的餐廳、甜品店,都是盡可能地使用當地的食材,以實踐「地產地銷」的概念,減少碳成本。你可以發現到這裡的餐廳、甜品店提供的飲品,不是提供塑膠吸管,而是使用「環保不鏽鋼吸管」,希望提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讓顧客們可以遠離塑化劑,並且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背包旅舍是由俗稱「洞洞屋」的台鐵員工宿舍改建而成,旅舍出入口的牆上張貼著鐵路村的導覽圖以及入宿規定等資訊,而背包客可以把腳踏車擺放在旅舍外的牆角邊。走進旅舍的二樓,是客廳及廚房,同時也是旅客們的交誼空間;在這裡可以與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閒聊自己的故事,旅客也能使用旅舍的廚房,親自下廚烹調食物。旅舍的樓梯間牆面,是以垂直的外凸板蓋成,使光線能從縫隙中灑入,卻不會感到陽光的炙熱。「洞洞屋」的頂樓種有南瓜、萵苣、胡蘿蔔、馬鈴薯、高麗菜……等各種蔬菜水果,來到這裡的遊客,可以付錢採摘下來享用。白天,旅舍的頂樓可以眺望整個鐵路村及扇形車庫;夜晚,則能在這裡談天賞月,大膽的人甚至可以相約到旅舍下方的防空洞探險、分享鬼故事。

  「洞洞屋」後方的72人大型防空洞,如今已被改造為「小劇場」及「樂團展演空間」;你偶爾可以在劇場裡,免費觀賞到震撼人心的紀錄片;也可以到重金屬樂團的演奏現場,聽主唱高亢激昂的嗓音。而鐵路村內其他中、大型防空洞,也搖身一變,成為室內農場,如今已是供應「零碳食品」的綠色平台。

  每當夜幕低垂的時候,鐵路村最熱鬧的地方就屬居酒屋了,旅客及甫才下班的上班族在這裡酣暢淋漓、大啖美食,飲盡一整天的疲勞。

  考量到鐵路村的永續經營,店家們組成「彰化台鐵宿舍村營運委員會」,大家定期開會,彼此討論如何在發展與經營文化資產間平衡,如何讓彰化鐵路村成為一個結合歷史、文化、創意以及記憶的地方。

我對宿舍村的未來願景

文/陳巧妮

     有一天我剛下學校專車,我順著花香和咖啡濃郁的香氣,走進「彰美路一段」的巷弄裡。在巷子裡看到一塊寫著歡迎來到「台鐵宿舍村」的木製招牌,附近洞洞屋旅社的老闆剛好走出來,熱情「同學!剛下課唷!」,熱情地招呼我到旅社內歇息。小小的一間旅社,裝潢樸素簡單,平易近人,老闆說為了保留舊宿舍最原本的樣貌,才能讓老屋說出自己的故事。老屋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樣式,讓我回憶起五、六零年代的台灣,因為得到美國的援助,逐漸擺脫貧困及對生活的不安,期待擁有美好而進步的未來的社會氛圍。茶後,老闆帶著我沿著樓梯走上頂樓,一邊俯瞰整個綠樹蔥茸的宿舍村園區,一邊訴說著園區內每個角落發生的故事。

  離開了旅社,我沿著小徑來到旅社老闆口中的由鐵道兵宿舍改建的獨立書店,裡面販售各式各樣的獨立刊物,其中有一大塊區域擺放著有關彰化、宿舍村的歷史文獻,還有宿舍村出版的書籍,可供觀光客閱讀和了解歷史,彰化縣民則可拿縣民借書證借閱回家。人們正在以年輕的文字,讓彰化的新血能夠深入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讓故事能夠得以延續。

  接著我走到了20巷,左邊是掛著「友善農業」招牌的農屋和冰淇淋店。農屋裡琳瑯滿目的農、副產品,像溪州澄黃的水稻田印著鐵路的插圖包裝(溪州是火車沒有行經的鄉鎮)等,這些都是宿舍村的限定商品,每個產品上都有關於產品與土地和農民的故事,農屋裡的農民會為你細心解釋每個過程,了解濁水溪灌溉彰化平原所孕育出來每粒稻穗。右邊是冰淇淋店。這裡販售的水果冰淇淋,有葡萄、芭樂、梨子、楊桃、鳳梨和芒果,食材皆選自彰化各鄉鎮的特產水果,每天運送到宿舍村裡。由冰淇淋店老闆手工製作的遵循天然健康原則的冰淇淋,把地方當季盛產的水果都化成一球球令人口齒留香的冰淇淋。

  伴著咖啡香我來到由段長宿舍改建的咖啡廳。每一杯香濃咖啡的背後,都是給予公平貿易下的小農支持與肯定。除了一般咖啡外,老闆還精心地以田尾的花茶搭配咖啡調製成的獨特的飲品。咖啡廳二樓的平台上還有戶外桌椅,可以讓人悠閒地品嘗咖啡,看著從書店借來的書或著欣賞宿舍村的景致。這裡的幼稚園已經成為一間創意染布坊,是當地藝術家和設計師結合社頭襪、紡織業而開設的一家染布坊。觀光客除了可以在這買到許多相關創作商品,還可以發揮巧思,進行DIY染布的活動,藉由手作去了解彰化的基礎民生工業。在幼稚園的外頭,則是一大片附近居民最愛來散步的綠地,這裡保留著原本的石製溜滑梯,後來更增設了幾項配合宿舍村造景的運動器材,假日也常舉辦手作和農村市集等文藝活動。此外,這裡亦是曾經住在宿舍村的居民回來分享生活經歷的地方,花上一個下午,聽到阿公、阿嬤曾在這裡生活的一切,也是一件非常有趣和值得的事。

  宿舍村里還有彰化第一間大型的展演空間,提供當地或外地的樂團在彰化開唱,讓一些外地人及表演人員有機會了解宿舍村的每間房子背後的故事,參觀整個舊宿舍村園區,並順道去彰化遊玩。這裡也有專門供給學生樂團和當地樂團進行unplugged(不插電)演出的小型展演空間,可以用最簡單的樂器進行交流或是唱出關於這片土地的情感。園區內的防空洞是一條隧道,裏頭有著過去人們生活的照片,也展覽宿舍村活化前所蒐集的史料,除了展示文物外,空間中也不斷播放著訪談組採訪以前居民的口述歷史的錄音,彷彿真正體驗了一把以前居民是如何與火車、鐵道共存的日子。


  最後,離開園區前,看見了一群志工們和店家在舊洗衣店裡面熱烈討論著園區內經營及保存資產的方案。在我看來,舊宿舍村園區不是一個一般的文化園區,而是一個匯集彰化人對家鄉文化轉移、生態危機和鐵道變遷的情感的地方;也是一個可以深入了解家鄉歷史,並讓人產生足夠情感認同的歷史公園園區。如果這個宿舍村得以保存,讓所有彰化人與之共生,一起創造舊宿舍村新的歷史,我想這是給我作為一個彰化人最好的禮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