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工務段段長宿舍-40巷25號

文/Clare
攝/吳俊成

彰化縣鐵路村文化再生協會歷經一年來持續約訪前住戶,終於在近日與原彰化工務段段長熊仲炎家屬取得聯繫,並由家屬口中得知,原來工務段段長宿舍的設計師,正是有「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之稱的修澤蘭!

據家屬表示,修澤蘭與熊仲炎為湖南同鄉。雖然受蔣中正欽點興建中山樓,但設計過程完全必須聽命行事,甚至將天壇樣式融入中山樓當中,以彰顯蔣中正為天子皇帝的形象,在在令其不滿。而熊仲炎為交大校友,但在當時反共氣氛濃烈之下,卻經常有校友因為遭疑與共黨有關而入獄。高壓嚴峻的政治環境讓這群知識份子有苦難言、有志不得伸。

1965年,距今剛好五十年前,正當中山樓設計案如火如荼進行時,台鐵也打算在彰化宿舍區興建新的段長宿舍,時任台鐵督察工程師的熊仲炎和一票建築界的好友聊起,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將西方自由創新的建築理念落實在這間不受注目的小案子上頭,做為對蔣氏政權的無聲抗議。

工務段段長宿舍的設計者以修澤蘭為主,但幾位當年大師,如傅積寬、林同棪、虞曰鎮等人也參與討論。他們主要參考了柯比意的新建築五點,雖然由於基地面積限制,無法在段長宿舍中將五項特色完全落實,但仔細觀察,屋頂花園、橫向長窗、自由平面、自由立面等特色或多或少融入在建築細節中。院子裡的噴水池則是受到萊特落水山莊的啟發,當年噴水時,白頭翁還會兩兩成群結伴戲水。細看建築材料,磨石子地板上的黃色透明壓克力壓條在當時屬於高級建材,彰顯設計者的品味非凡。

一間幾乎淹沒於草叢中的段長宿舍,卻具體而微展現了當年的政治環境以及知識份子渴求自由的意志。這個重大發現更證明了保存彰化台鐵宿舍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昨日彰化縣議會已經通過宿舍區的全區調查案,未來鐵路村文化再生協會將爭取在調查案進行期間,能夠認養8巷洞洞屋作為調查工作室及活化示範基地,透過靜態展示與動態導覽,使大家都能清楚認識到,原來彰化市內存在多麼珍貴的寶藏!







昭和時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襟章

昭和時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襟章

文/胡淳安、龍爺
譯/胡淳安

昭和二十年(1945)台灣總督府訓令第四十一號,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公告了新的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內職員襟章的樣式,並於同年四月一日適用之。

這一枚鐵道部職員的襟章直徑八分(2.4公分),以黃銅材質打造,紫色為底,中間為金色的台字章與五七之桐,外圍以櫻葉與櫻蕾合抱、高等官及同待遇者為金色、判任官及同等待遇者為銀色。

此襟章延續了大正八年(1919)台灣總督府訓令第二號所頒佈動輪徽章的精神,同樣以紫色作為底色,新的櫻葉、櫻蕾與原本的蒸汽火車動輪同樣呼應了鐵道具有時代向前邁進之意。

資料參考來源: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台灣總督府官報》〈第九百三十八號〉昭和二十年三月三十日
http://zh.wikipedia.org/wiki/臺灣總督府文官服裝#mediaviewer/File:Redraw_railway_logo2.jpg


海島型地板(日式)

文、攝/洪裕易

將木板架高為日式建築典型特色,進入玄關後,室內空間比地面高,其目的在於防潮,防腐,改善通風。而目前所留日本時代宿舍,常因權責機間欠缺妥善維護,木質地板為有心人士所覬覦,於是進入許多屋內,就常看到地板被拆光,只剩地板樑及地板格柵交錯景象。


這兩張照片為彰化鐵路宿舍裏其中一間空屋,此屋於日本時代為仮官舍,興建年代約為昭和初年(約1926年間),地板樑下的木材短柱改以磚砌支柱,而因為平時為地板所遮避,紅磚並未以水泥砂漿在表面修飾,此為因應台灣潮溼氣候,為避免濕氣與蟲害造成木材損壞之改良工法。





而下面三張照片,為台中火車站後站的鐵路宿舍,建築年代約昭和12年(1937年)前後,地板樑下的紅磚改以短木柱,此工法於當時日本內地較普遍。






日本時代殖民政府興建宿舍,相當注重與當地氣候的配合,也因此出現因地制宜的有趣現象。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坪與間




文/洪裕易

在十七世紀航海年代,荷蘭人來到台灣,留下了「甲」這個面積單位,在現今的民間習慣上,大宗的農地仍以「甲」來計算耕地面積。於十九世紀末,台灣進入了日本時代,日本人帶來了另一個面積單位「坪」,而「坪」乃源於日本過去「尺貫制」之法定度量衡單位。



尺為長度;貫為重量;尺貫法裏包含有長度、面積、重量等單位,現今雖然使用公制,但時至今日,台灣民間房屋買賣仍以坪為單位作為交易上的計算方式。在尺貫法裏,「間」的意義相當多元,可以作為柱子間的間隔,也可以作為房間的單位;而一間等於六尺等於六十寸;現今「一間」在國際單位制度明定1.8282公尺。

日式建築裏榻榻米是房屋裏頭最重要的傢俱,而在日本褟褟米的尺寸會因所在地區而有所不同,關西比關東稍大些(柱割與疊割的不同);而一般榻榻米長度約略一間(即大約180公分),寬約半間(即大約90公分),這是人睡覺最小的空間,而二張褟褟米合在一起則約略等於一坪。

日本時代的官舍建築,就隨著生活起居空間大小的不同,「坪」與「間」也隨之不停地變化。

註:積木文化所出版「圖解木造建築」,是一本認識木造建築很不錯的入門書,此書為原口秀昭所著。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血桐



文/洪裕易
攝/洪裕易

在舊城裏,常看得到血桐和構樹這兩種植物,因為這兩種都屬於向陽植物,野地裏的拓荒者,它們先到,之後樟樹等常綠喬木才上陣。

血桐長著大大的盾狀葉,在鐵路村裏與其他植物相較,應該可以名列前茅,最大可長達30公分,葉子大到像大象的耳朵,也因此血桐的英文名稱叫Elephant's Ear。而為什麼叫血桐,那是因為它是棵會流紅色汁液的樹,把它的樹枝彎折,當樹液流出氧化後,就像血流出來一般,台語名叫「流血桐」。

血桐春秋兩季開花,屬雌雄異株植物,而雌花與雄花長相差異頗大,先賣個關子,待到鐵路村的血桐樹花期到了,再拍張照給大家看。




據說它的樹根及樹皮都有治痢疾、抗癌、解熱等功效,而它的木材也可以拿來製作木屐。血桐第一年就可以長到1公尺高,成樹可高達10公尺,木材質地輕而硬;它的乾樹枝易燃,所以也可以用來燻蚊子。

麻雀、白頭翁、綠繡眼都喜歡吃血桐又黑又亮的種子,小昆蟲也會在它的葉子上棲息下蛋,這些都是血桐與周遭生物互動的一環,值得觀察。

下次經過鐵路村,看到血桐,就表示來到舊城;城雖舊,但綠意盎然。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彰化鐵路村保存運動紀錄片:尋根 Babuza Railway Village




彰化鐵路村保存運動紀錄片:尋根 Babuza Railway Village

片長:28分22秒

剪輯:盧好圓、吳俊成
字幕:盧好圓、吳俊成
旁白:周品均

「尋根」,除了象徵老住戶回家尋找生活記憶外,也包含彰化子弟希望守護家鄉文化的信念。近年來,台灣各地不斷發生老建築的拆除危機;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記憶,也隨著人為因素,開始逐漸流逝,彰化鐵路村就是其中一例。本片係以敘事手法,記錄彰化鐵路村保存運動,以及老住戶返家尋找生活記憶的過程,期盼能藉此讓更多人認識彰化鐵路村的歷史價值,並引導大家去思考傳統文化與都市開發的衝突問題。

最後,謹向所有彰化鐵路村的志工朋友們致上最誠摯的謝意!感謝有您們不辭辛勞的付出!保存活化鐵路村,是開啟新生命的另一段旅程,我們在旅程中互相扶持、成長,共同努力讓這塊土地成為寄託文化情感的地方。

謝謝每一位志工的支持,使這裡的歷史記憶得以保存,也希望更多彰化人可以藉由本片關心自己家鄉的歷史脈絡以及珍貴的鐵道文化。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日治時期宿舍村全區平面配置


文/龍爺

此圖為8/19拜訪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劉舜仁教授時,老師提供鐵道部彰化驛台帳內的全區平面。有關彰化驛內建築物相關平面、建造年代、修建年代、構造形式與造價皆有記載,因為年代相當久遠,紙質已相當脆弱,所以只能大概瀏覽幾頁。8巷3、5、7號建造年代為昭和7年、20巷1、3號與40巷3、5、7號建造年代為大正15年。圖面上有相當多的資訊。

此外還看了機關庫(扇形車庫)的平面,劉老師指出扇形車庫興建於大正11年共有12股鐵道,到了昭和8年在西側增建了另外2股鐵道。夥伴們下次去扇形車庫再看看是否看的出來。另外還看了彰化鐵道診療所的圖面、第一代彰化驛的圖面等等,劉老師說到時候文化局如果真的有調查研究案出來再去找他,再把這些資料好好的研究研究,希望能對宿舍區保存有幫助。

後記,這些資料當初是被鐵路局當作垃圾丟掉,還好被劉老師發現並搶救下來,讓台灣日治時期鐵道研究不至於空白。大家為劉老師拍拍手說聲感謝吧。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鐵路村,一塊經營記憶的地方


文/吳俊成

  「彰化鐵路村」誕生於1922年,與相同歲數的「扇形車庫」比鄰而居,它們共同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轟炸、八七水災、九二一大地震及拆遷危機,至今仍然屹立不搖。當你踏著輕盈的腳步,走入這古色古香、綠蔭盎然的鐵路村內,你可以見到不同時期的建築、老樹、防空洞,與現代公共藝術自然地共存,而不會感到任何突兀。鐵路村內原本不起眼的老舊物件、從各地募集而來的二手傢俱,在木工師傅的巧手下,再一次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成為別出心裁的藝術品。

  入口處的「連棟式長屋」,是以傳統日式工法的「雨淋板」鋪設而成,目前作為鐵路村的「鐵道文化導覽中心」。在那裡,你可以看到日治時期「王田車站」的里程表、擁有典雅花紋的和紙、百年歷史的書信、印有中美合作符號的木板……;而以前居住在鐵路村內的老住戶,也在那兒拄著拐杖,不厭其煩地述說這塊土地所發生的故事。

  由於鐵路村內,部分區域設有「徒步區」的緣故,這裡沒有太多城市的喧囂;你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坐在入母屋形式的日式建築內,細細品嘗歷史的苦澀;也可以漫步到工務段段長宿舍,欣賞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窗花設計。

  原本荒廢已久的「鐵福幼稚園」教室,已經成為舉辦各種活動、影展、講座、沙龍、市集、讀書會的空間。而教室窗外的院子裡,有棵茂盛的大榕樹,磨石子砌成的溜滑梯,以及孩童嬉鬧、奔跑的聲音。周末的午後,經常可以在那裡看到獨立樂團或街頭藝人的即興演出,為鐵路村挹注不一樣的創作元素。教室旁的空地,常有二手、手作、小農市集,你可以在這裡尋獲許多有趣的事物;更甚者,你可以在這裡申請攤位,向大家分享你的創作、舊物,抑或是你辛苦栽種的蔬果。

  獨立書店悄然的藏在巷弄內,當你穿越芒果樹的綠蔭,推開銘黃色的老舊木門,你將可以發現牆邊的手作書架上,擺放著的獨立音樂、刊物,以及一隻名叫「阿苦」而正在伸懶腰的暹羅貓。

  這裡,沒有任何一家便利商店或連鎖超市,只有間雜貨舖子。小舖不僅提供大家購買物品的管道,同時也是打發時間、休憩的角落。從孩子們愛吃的零嘴、枝仔冰,到食器、薰香、防蚊液、手工皂、加工品……等等,各式各樣的東西都可能在這裡被挖掘到。這間舖子,也有提供寄賣手作商品的空間,你可以在這裡挑選明信片,投遞到小舖門口設立的郵筒,向友人分享旅行的喜悅。

  雜貨舖的隔壁,是專門販售農產品的「直賣所」,你可以直接在這裡買到當地農戶早上剛採收下來的新鮮蔬果,並支付由農家自行決定的合理價格,你不用擔心他們被中盤商、大盤商剝削利益。「直賣所」對於耕地面積不大的小農而言,小規模的出貨,負擔較為輕鬆,也比較不會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而「直賣所」的上架門檻低,讓在自己家裡嘗試栽種果菜的人,也能有分享的平台。走進「直賣所」,可以發現鄰近農家採收的蔬果、自製的農產加工品,這些農產品上面標示著生產者的姓名、居住村落以及栽培方法,你甚至可以發現小農戶精心製作的食譜海報。另外,「直賣所」還與「自行車宅急便」合作,推出自行車配送服務,以盡量減少對環境的負荷。

  昔日的理髮廳,現在被「Farmer音樂工廠」承租下來,經過藝術空間改造後,成為他們的創作基地。「Farmer音樂工廠」希望不斷唱出一首首描述關於土地與家的聲音,讓迷失自我的游子們,能拾回最初的感動。如果你有空閒的時間,不妨到這裡走走,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裡有家「行動咖啡屋」,是一群喜歡冒險的年輕人,合資買下古董早餐車改造而成,每當下午茶時間,陣陣的咖啡香,總會吸引你停下腳步,一再逗留。而鐵路村內的餐廳、甜品店,都是盡可能地使用當地的食材,以實踐「地產地銷」的概念,減少碳成本。你可以發現到這裡的餐廳、甜品店提供的飲品,不是提供塑膠吸管,而是使用「環保不鏽鋼吸管」,希望提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讓顧客們可以遠離塑化劑,並且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背包旅舍是由俗稱「洞洞屋」的台鐵員工宿舍改建而成,旅舍出入口的牆上張貼著鐵路村的導覽圖以及入宿規定等資訊,而背包客可以把腳踏車擺放在旅舍外的牆角邊。走進旅舍的二樓,是客廳及廚房,同時也是旅客們的交誼空間;在這裡可以與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閒聊自己的故事,旅客也能使用旅舍的廚房,親自下廚烹調食物。旅舍的樓梯間牆面,是以垂直的外凸板蓋成,使光線能從縫隙中灑入,卻不會感到陽光的炙熱。「洞洞屋」的頂樓種有南瓜、萵苣、胡蘿蔔、馬鈴薯、高麗菜……等各種蔬菜水果,來到這裡的遊客,可以付錢採摘下來享用。白天,旅舍的頂樓可以眺望整個鐵路村及扇形車庫;夜晚,則能在這裡談天賞月,大膽的人甚至可以相約到旅舍下方的防空洞探險、分享鬼故事。

  「洞洞屋」後方的72人大型防空洞,如今已被改造為「小劇場」及「樂團展演空間」;你偶爾可以在劇場裡,免費觀賞到震撼人心的紀錄片;也可以到重金屬樂團的演奏現場,聽主唱高亢激昂的嗓音。而鐵路村內其他中、大型防空洞,也搖身一變,成為室內農場,如今已是供應「零碳食品」的綠色平台。

  每當夜幕低垂的時候,鐵路村最熱鬧的地方就屬居酒屋了,旅客及甫才下班的上班族在這裡酣暢淋漓、大啖美食,飲盡一整天的疲勞。

  考量到鐵路村的永續經營,店家們組成「彰化台鐵宿舍村營運委員會」,大家定期開會,彼此討論如何在發展與經營文化資產間平衡,如何讓彰化鐵路村成為一個結合歷史、文化、創意以及記憶的地方。

我對宿舍村的未來願景

文/陳巧妮

     有一天我剛下學校專車,我順著花香和咖啡濃郁的香氣,走進「彰美路一段」的巷弄裡。在巷子裡看到一塊寫著歡迎來到「台鐵宿舍村」的木製招牌,附近洞洞屋旅社的老闆剛好走出來,熱情「同學!剛下課唷!」,熱情地招呼我到旅社內歇息。小小的一間旅社,裝潢樸素簡單,平易近人,老闆說為了保留舊宿舍最原本的樣貌,才能讓老屋說出自己的故事。老屋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樣式,讓我回憶起五、六零年代的台灣,因為得到美國的援助,逐漸擺脫貧困及對生活的不安,期待擁有美好而進步的未來的社會氛圍。茶後,老闆帶著我沿著樓梯走上頂樓,一邊俯瞰整個綠樹蔥茸的宿舍村園區,一邊訴說著園區內每個角落發生的故事。

  離開了旅社,我沿著小徑來到旅社老闆口中的由鐵道兵宿舍改建的獨立書店,裡面販售各式各樣的獨立刊物,其中有一大塊區域擺放著有關彰化、宿舍村的歷史文獻,還有宿舍村出版的書籍,可供觀光客閱讀和了解歷史,彰化縣民則可拿縣民借書證借閱回家。人們正在以年輕的文字,讓彰化的新血能夠深入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讓故事能夠得以延續。

  接著我走到了20巷,左邊是掛著「友善農業」招牌的農屋和冰淇淋店。農屋裡琳瑯滿目的農、副產品,像溪州澄黃的水稻田印著鐵路的插圖包裝(溪州是火車沒有行經的鄉鎮)等,這些都是宿舍村的限定商品,每個產品上都有關於產品與土地和農民的故事,農屋裡的農民會為你細心解釋每個過程,了解濁水溪灌溉彰化平原所孕育出來每粒稻穗。右邊是冰淇淋店。這裡販售的水果冰淇淋,有葡萄、芭樂、梨子、楊桃、鳳梨和芒果,食材皆選自彰化各鄉鎮的特產水果,每天運送到宿舍村裡。由冰淇淋店老闆手工製作的遵循天然健康原則的冰淇淋,把地方當季盛產的水果都化成一球球令人口齒留香的冰淇淋。

  伴著咖啡香我來到由段長宿舍改建的咖啡廳。每一杯香濃咖啡的背後,都是給予公平貿易下的小農支持與肯定。除了一般咖啡外,老闆還精心地以田尾的花茶搭配咖啡調製成的獨特的飲品。咖啡廳二樓的平台上還有戶外桌椅,可以讓人悠閒地品嘗咖啡,看著從書店借來的書或著欣賞宿舍村的景致。這裡的幼稚園已經成為一間創意染布坊,是當地藝術家和設計師結合社頭襪、紡織業而開設的一家染布坊。觀光客除了可以在這買到許多相關創作商品,還可以發揮巧思,進行DIY染布的活動,藉由手作去了解彰化的基礎民生工業。在幼稚園的外頭,則是一大片附近居民最愛來散步的綠地,這裡保留著原本的石製溜滑梯,後來更增設了幾項配合宿舍村造景的運動器材,假日也常舉辦手作和農村市集等文藝活動。此外,這裡亦是曾經住在宿舍村的居民回來分享生活經歷的地方,花上一個下午,聽到阿公、阿嬤曾在這裡生活的一切,也是一件非常有趣和值得的事。

  宿舍村里還有彰化第一間大型的展演空間,提供當地或外地的樂團在彰化開唱,讓一些外地人及表演人員有機會了解宿舍村的每間房子背後的故事,參觀整個舊宿舍村園區,並順道去彰化遊玩。這裡也有專門供給學生樂團和當地樂團進行unplugged(不插電)演出的小型展演空間,可以用最簡單的樂器進行交流或是唱出關於這片土地的情感。園區內的防空洞是一條隧道,裏頭有著過去人們生活的照片,也展覽宿舍村活化前所蒐集的史料,除了展示文物外,空間中也不斷播放著訪談組採訪以前居民的口述歷史的錄音,彷彿真正體驗了一把以前居民是如何與火車、鐵道共存的日子。


  最後,離開園區前,看見了一群志工們和店家在舊洗衣店裡面熱烈討論著園區內經營及保存資產的方案。在我看來,舊宿舍村園區不是一個一般的文化園區,而是一個匯集彰化人對家鄉文化轉移、生態危機和鐵道變遷的情感的地方;也是一個可以深入了解家鄉歷史,並讓人產生足夠情感認同的歷史公園園區。如果這個宿舍村得以保存,讓所有彰化人與之共生,一起創造舊宿舍村新的歷史,我想這是給我作為一個彰化人最好的禮物了。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每座宜居城市,都該有一個綠肺

每座宜居城市,都該有一個綠肺

彰化台鐵宿舍志工群 護樹組心得分享


彰化市是一座水泥叢林,然而,有一個綠肺默默的在幫市民換氣


護樹組的志工們利用無數次的假日進入宿舍村,為綠肺做健康檢查
圖/林殿全


庶民生活的印記


一眼就能辨識的鄉土樹種


打芒果的兒時記憶


種了木瓜樹的院子


被房舍包圍的破布子


玉蘭花


守護鐵福幼稚園、陪伴孩子成長的榕樹爺爺


這棵大榕樹陪著防空洞一起老去、被遺忘......再一起被發現!
攝/吳俊成


鳥瞰宿舍村,最醒目的是「龍貓的家」


每一座看似滄傷的老房子
每一個看似荒蕪的角落

在我們看來
卻是這些樹木裝飾了老房子

現在的宿舍村
不是廢墟
而是一座曾經有大家共同記憶的「天空之城」

表面上
我們用制式的尺為樹木丈量樹徑
其實,我們是把心繫在每一顆樹身上




護樹組志工心得


番薯哥:保留台鐵宿舍!讓彰化獨一無二!

伶儀:整個過程,慢慢的感受到自己調查的不只是樹,而是發現生命,而生命也養育著生命。公園的保留,若也能將他們留下,這一定是最值得彰化人說嘴的事了。

惠誠姐:感謝新生會發起這活動......,這幾次進出宿舍村讓我學習很多......,感動更多......,彷彿回到童年時光。歷史不允許挖土機一掌擊碎庶民的生活情感,「主事者」也沒有權力毀滅。

熱血燐:聽到宿舍村要被拆了,覺得遺憾,所以前來看看。沒想到深入認識它之後,竟然迷失在歷史的時差裡。想在宿舍村找尋懷舊的情感,但真正想找的,是遺憾的反義詞吧!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來一次美好的未來想像

文/龍爺

如果彰化台鐵宿舍全區保留後能做什麼呢?

如果幼稚園變成誠品加星巴克,在老校舍屋頂木屋架的下方,遇見了找尋已久的詩集,再點一杯咖啡坐在老樹下,看著孩子們在自己幼時也曾嬉戲的溜滑梯歡笑著,真好。隔壁條巷子底那棟老日式宿舍常常有文化講座跟讀書會,下午有位台鐵的老站長要來分享火車的小故事,那裏的塌塌米地板有種舒服的味道,可以盡情的打滾玩耍,那待會就帶著孩子們一起去吧。

還有那排原本是鐵道兵宿舍二樓紅磚小房子竟然開起了獨立小書店&公平交易咖啡跟有機茶。真不知道是哪個設計師設計的,把一樓的牆壁打掉換成了富有現代感的鋼樑鋼柱,還刷上了五彩繽紛的顏色,陽光從窗戶暖洋洋的躍了進來,更顯歡愉的書卷氣息,點壺有機茶跟一些小茶點上二樓的小包廂,喝著茶看著書,忍不住竊笑,原來這就是文青阿。

聽說在園區裡面還有一些搞文創產業跟一些設計師們,有時候還真羨慕他們,駐在這裡有大樹、有鳥叫還有濃濃的文化歷史氛圍。上兩個禮拜在幼稚園後方的那一棟房子的牆壁與馬路上,有一群年輕的設計師們畫上了3D塗鴉,在彰化也能看到這樣的展覽,真厲害。而且大佛版樂高積木跟大佛突擊隊T恤就是他們設計出來的呢,據說其中那位女孩子還在晚上在路口四層宿舍地下室的CK101-Bar當樂團駐唱呢!

當初買下鐵路村旁的建案只是看上這裡以後會變公園,沒想到現在不只是公園還是一個藝術園區,因為這個園區房價都漲了呢。在工業區開公司的老爸還問我說眼光怎麼這麼好,他說他的公司衛浴精品設計部需要好人才,叫我去園區時順便找些設計師。而且下個月台中跟台北的大學同學們說要下來彰化玩,呵~~我再也不用絞勁腦汁要帶他們去哪裡玩了,以前每次都被虧說彰化只有鹿港跟大佛,現在有個鐵路村了,可以從早上玩到晚上,早上來趟蒸氣火車之旅,下午逛文創小舖看表演,晚餐再去老段長的家吃飯,晚上還可以住在四層宿舍改建的背包客棧順便去CK101-Bar喝杯調酒,說真的,鐵路村里面還有沒有空房子我也想租一間阿。

這一切。幸好,
當初全區保留了下來。
現在的我只想說,彰化真好。

彰化臺鐵舊宿舍群交通指南

「彰化火車站」:

1.步行或騎乘Ubike:背對車站向左沿行中正路一段往民生地下道方向,行經地下道後至彰美路一段,即可到達彰化臺鐵舊宿舍群(扇形車庫正對面)。

2.搭乘彰化客運:搭乘往和美伸港路線(6906路),於「過溝仔」站下車,往回步行一分鐘後,至彰美路一段,即可到達彰化臺鐵舊宿舍群(扇形車庫正對面)。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由彰化交流道下,接台19線(中華西路)、中正路和三民路,轉彰美路一段,即可到達彰化臺鐵舊宿舍群(扇形車庫正對面)。

2.國道三號:由彰化系統交流道下,接國道一號由彰化交流道下,接台19線(中華西路)、中正路和三民路,轉彰美路一段,即可到達彰化臺鐵舊宿舍群(扇形車庫正對面)。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彰化驛事

2011年5月24日,彰化市都市計畫通過都委會之審議,認為應將扇形車庫所在的古蹟保存區併同鄰近鐵路及公園用地,變更為鐵道文化專用區,決議將彰化扇形車庫北側的台鐵員工舊宿舍群交由台灣鐵路局拆除,改建為公園及綠園道,以延伸鐵道文化園區的觀光腹地及休憩空間。

2014年3月17日,「半線新生會」接獲消息指出近期內彰化台鐵舊宿舍群將會開始拆除,立即發起保存運動,號召網路連署。這段時間,半線新生會以及參與彰化臺鐵宿舍群保存運動的志工持續調查、記錄宿舍區狀況,找尋過去的住戶進行訪談,經常開會到半夜才回家,並持續運用網路平台找尋各種管道與關係,擴大保存運動能量,與臺灣鐵路管理局、地方政府溝通。

2014年五月初,半線新生會與其他參與的公民團體、文史工作者以及保存運動志工受縣府要求,進入協商程序;在協商會議中,參與人員不斷提出應延長調查研究時間,再討論保留建物的建議名單,然縣府以時間無法等待為理由,逕自決議僅保留18棟建物。在彰化縣政府強勢的主導下,半線新生會與其他參與人員為避免該區全區建築遭到不可回復性的破壞,而接受縣府之決議。其他參與保存運動的成員,認為此項決議結果與原先想像有很大的落差,並希望透過申請文化資產,阻擋都市更新的推進。同年6月16日,彰化縣文化局召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宿舍群全區列冊追蹤,暫緩拆除,並建議彰化縣政府組成專案小組,討論彰化臺鐵宿舍群後續的保存問題。

從2014年3月到現在,彰化臺鐵宿舍群保存運動的志工持續進入宿舍區內進行環境整理、建築測繪、文獻考察以及住戶訪談,擴大各界保存運動的串聯,並持續思考臺鐵宿舍群未來的活化方向,為了能夠有效與公部門對話,遂開始籌組協會,參與公部門未來政策的討論與推動,避免未來宿舍群朝向過於商業化的規劃。

彰化臺鐵宿舍群是在建築即將被拆毀之際所發現的歷史空間,經過扭轉地方政治空間想像和規劃的搶救行動後終於獲得保存。然而這場由公民發起的保存運動,同時也揭露地方政府在都市空間規劃及文化保存的不足。彰化台鐵宿舍群的空間保存及再利用規劃,在未來文化政策的推動,是否能經過透明、公開的公民參與機制加以討論,確保其文化價值以及歷史記憶的保存,將成為彰化縣政府、民眾以及保存運動參與者的核心課題。




1905年(明治38年)

326日,設彰化驛,彰化至二八水間完工通車。
822日,大肚溪橋通車。

1908年(明治41年)

420日,縱貫線鐵路全線完工通車。
1024日,臺灣總督府於臺中公園舉辦「縱貫鐵道全通式」。

1914年(大正3年)

日本政府實施市區改正,重新整理鐵路沿線的土地使用方針,並規劃未來彰化鐵道官舍群的街廓紋理。

1917年(大正6年)

縱貫線鐵路運輸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發展機會,不斷刺激臺灣產業發展,致使原有的鐵路逐漸無法負擔輸送上的需求,加上中部路段的舊山線坡度過於陡峭,因而引發「滯貨事件」,鐵道部遂開始著手規劃海岸線鐵路的設置事宜。

1918年(大正7年)

彰化驛因逐漸不堪負荷,遂由鐵道部工務課設計、改建為「唐破風」形式的車站,因改建而拆下來的舊料,則用至中壢驛的改建工程。

1919年(大正8年)

縱貫線鐵路海岸線開始從竹南、臺中,南北兩端施工。

1920年(大正9年)

1215日,王田驛至清水驛已完工通車,時稱此路段為「王田支線」。

1922年(大正11年)

彰化驛增設木造跨站天橋。
930日,彰化鐵道官舍群初步規模大致竣工。
1011日,縱貫線鐵路海岸線通車。
1030日,彰化機關庫六股車庫竣工。

1923年(大正12年)

彰化機關庫增建二股車庫。
325日,彰化集會所竣工。

1924年(大正13年)

彰化機關庫再次增建二股車庫。

1925年(大正14年)

彰化市農業倉庫竣工。

1928年(昭和3年)

330日,彰化集會所擴建分室。

1933年(昭和8年)

331日,彰化機關庫共十二股車庫竣工。

1941年至1945年(昭和16年至昭和2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彰化機關庫遭美軍轟炸掃射。另外,鐵道部為防止燃燒彈造成火勢蔓延,主動拆除官舍群部分木造建物作為防火巷使用,同時將彰化驛站區日籍鐵道職員的家眷疏散至較不會遭受空襲的員林東山。

1945

815日,日本政府向同盟國投降。
111日,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成立「鐵路管理委員會」,以接收鐵道部及各會社私營的鐵路。

1947

814日,「臺灣省鐵路工會」成立,增設員工門市部,藉此提供鐵路員工較為低廉的生活用品及長、短期貸款。
1215日,原由鐵路管理委員會經營的員工福利社轉交鐵路工會經營,並成立鐵路員工消費合作社。

1948

31日,鐵路管理委員會正式改組為「臺灣鐵路管理局」。

1949

520日,臺灣實施戒嚴,鐵路被視為國防保護對象,臺鐵局報請軍方派兵駐守重要橋樑隧道。鐵道兵第二兵團即奉命配合臺鐵員工從事站務、工務、機務、運輸等工作。

1958

1210日,現彰化車站竣工。

1959

615日,彰化車站站體正式啟用,同時在站內附設鐵路餐廳。
87日,發生八七水災,大肚溪潰堤,洪水衝進彰化市區,彰化縣逾萬棟房屋全毀,是臺灣當時受災最為慘重的地區。

1960

81日,發生八一水災,臺灣中部地區再度重創。196070年代左右,臺鐵局開始拆除部分毀損嚴重的木造宿舍,並逐步改建成磚造水泥建築。

1965

33日,工務段段長宿舍竣工。

1980

董萍擔任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並開始大幅翻修鐵路員工宿舍。

1982

民生地下道竣工。

1985

61日,彰化車站站內的鐵路餐廳正式結束營業。

2000

1025日,彰化縣文化局公告「彰化扇形車庫」指定為縣定古蹟。

2003

臺鐵局依照「中央各機關學校國有眷舍房地處理要點」,開始要求彰化臺鐵宿舍群住戶搬遷。

2004

彰化縣政府辦理彰化市都市計畫變更,民生地下道北側的臺鐵宿舍群從鐵路用地變更為公園用地。

2006

1231日,彰化臺鐵宿舍群住戶超過此期限未搬遷者,無法請領搬遷補助費。

2011

524日,通過內政部都委會審議,決議將彰化臺鐵舊宿舍群交予臺鐵局拆除,由地方政府編列預算改建為公園、綠園道、計畫道路以及供停車場出入的迴車道,以延伸鐵道文化園區的觀光腹地及休憩空間。
77日,彰化縣文化局公告「彰化鐵路醫院(高賓閣)」指定為縣定古蹟。

2012

523日,彰化縣文化局公告坐落於彰化臺鐵舊宿舍群內的「甲種第一號型雙併官舍」、「甲種第二號型雙併官舍」、「集會所」、「職工福委會理髮廳」登錄為歷史建築。

2014

317日,「半線新生會」接獲消息指出近期內彰化臺鐵舊宿舍群將會開始拆除,立即發起保存運動,號召網路連署。
430日,半線新生會至「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考察彰化地區交通建設座談會」發言要求保存彰化臺鐵舊宿舍群。
616日,彰化縣文化局召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臺鐵舊宿舍群全區列冊追蹤,暫緩拆除,並建議彰化縣政府組成專案小組,討論彰化臺鐵舊宿舍群後續的保存問題。

2016

417日,公民團體發起「彰化市農業倉庫」保存運動。
1123日,彰化縣文化局公告「彰化市農業倉庫」指定為縣定古蹟。

2018

224日,彰化縣文化局委託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陳一凡主任,帶領學生進入臺鐵舊宿舍群進行藝術創作。
424日,彰化縣文化局公告「彰化臺鐵舊宿舍群」登錄為文化景觀。
525日,彰化縣文資審議會決議坐落於彰化臺鐵舊宿舍群內的「工務段段長宿舍」及其北側防空洞登錄為歷史建築。
728日至29日,彰化臺鐵舊宿舍群保存運動志工舉辦「從彰化驛(SHOKA EKI)到彰化車站」策展活動。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襖、和紙、台帳、書信、引手

文/龍爺
圖/洪裕易

和式建築通常設有襖及障子,是一種作為空間區隔的主要家具,門上裱有和紙,和紙為日本傳統紙張。在台灣,日治時期日人在製作襖時有時會拿廢棄不用的紙張作為打底用,在機關通常會拿可以註銷的公文、台帳做為襖打底,故調查時通常選損壞的襖拆開檢查。

40巷27號日式宿舍的襖破壞調查發現,裱附和紙高達近十層而且每層圖案不同,從紙質與圖案內容判斷該和紙並非一般,有櫻花花瓣、菊花、浪花、竹葉,甚至還有白鶴嬉戲的圖案,可見當時主人品味之典雅。

在打底層部分發現大量的鐵道台帳以及部分來往文書,鐵道台帳應為鐵道部台中段方面所註銷的支付帳冊,紀載有支付品項、金額、領據人等,可窺見日治時期鐵道部台中段機關營運概況;另外在來往文書上,從可識讀的漢字發現相關人物及銜名有,潭仔墘公學校校長:藤下里周、社口公學校長:酒旬七之助、台中廳長:枝德二,由上述文書內容推測,主人除了為當時鐵道部台中段重要人物外,還與台中教育界、政界有相當程度的往來。

另外在相關台帳及往來文書中提到的時間點落在1914年(大正3年),以及枝德二任台中廳長任期從1909年(明治9年)-1916年(大正5年)推斷, 40巷27號興建日期應落於大正年間後期了。


在27號屋內,衣櫃障子門和紙下方有許多墊底的台帳(請求書、受領證、領收証等請款資料),而台帳有記載台中廳長枝德二(1909-1915)及繼任廳長三村三平(1915-1919)的名字。

台帳記載日期大多是大正初期,往來單位包括潭子墘公學校(大正三年五月十六日),社口公學校(大正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梧棲公學校(大正五年,校長本多季三郎),及其他機關單位。由上面資料是否可知27號屋主人是否為大正初期曾掌管台中廳(當時彰化也是管轄區內)會計方面的職員?

而障子門所黏貼的和紙,已將近百年,但如果不刻意告知,實在很難讓人相信所黏貼和紙張數經計算約11張(是否一年貼一張?),花色也都不相同,顯示當時27號主人每次(每年?)都細心挑選和紙,且黏貼的很用心。


和紙花紋




竹葉


蓮花


竹葉


浪花


梅花


菊花


櫻花及煙火


竹葉


白鶴嬉戲


竹葉


梅花



請求書


書信


書信


書信


引手,常用於日式建築襖與障子上,作為牽引門扇移動之把手。40巷27號日式宿舍置物櫃上門板(襖)所發現之引手,長寬皆約9.5公分,材質為鉛。外框為蓮花瓣之樣式,引手四角落各有梅、蘭、竹菊之圖案,引手面則以浮凸圓點裝飾,而在引手凹槽內則有日本傳統武士頭盔及弓之圖案。


引手             
攝/龍爺